万春镇 - 基本介绍

2001年12月6日和2001年12月7日分别召开了中共万春镇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万春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镇党委、纪委、人大、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镇党委书记:赵浩宇;副书记:赵旭东、袁顺民;委员:汪义坤、王德金、杨桂芳、吴仕能。人大主席:汪义坤。纪委书记:袁顺民;副书记:张珉诚。镇长:赵旭东;副镇长:王德金、杨桂芳、陈海。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塑生态城镇品牌、建川西特色水乡”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富民增收工程”、“精品城镇工程”、“兴三强二工程”、“文化提升工程”、“公仆添彩工程”五大工程,加快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断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万春的新跨越。
万春镇 - 就业情况

万春镇 - 城镇建设

整合镇内生态、文化、餐饮资源,依托“天府花城”、核心交易区等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包装、推介了“川西美食名镇”、“生态旅游”、“国色天乡“、“春江花韵”等项目,“国色天乡”花卉迪斯尼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春江花韵”项目完成一期建设的80%,在花博会前将全面开放。全力打造温郫路三产经济线、鱼凫路延伸段生态经济线、温郫彭旅游环线,加快实现镇域经济价值的可持续化、生态价值的现实化、人文价值的理性化,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全力打造“都市型近郊生态旅游第一镇”。

在规划的引领下,万春镇扎实推进城镇道路、电力、天然气、自来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与温江主城区的“大并网”和无缝对接。三年来,先后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完成了春江路、万明路、春水路、鱼凫路、物流大道、天乡路等道路建设和主干道沿线风貌整治,在区域内形成了“四纵八横”的骨干交通网络,铺设自来水管网40.71千米,天然气管网30.17千米,排污管网30.17千米,电力管网下地3千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7平方米。同时,坚持同步完善教育、医疗、商贸、政务服务等配套设施。投入5000万元新建了万春实验校、踏水实验校两所标准化学校,对镇子实验校进行了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点布局更为合理,促进了万春镇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启动了政务服务中心、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邮电、电信、金融、电力、医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万春镇 - 产业发展

(一)借鉴工业集中发展经验,规划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结合现代花卉苗木种植栽培集中化、设施化的特点,借鉴工业集中、集群发展思路,规划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着力提升花卉栽培的设施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万春镇采取政府规划、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天府花城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该集中发展区以设施化、标准化、集群化生产为方向,以高档盆花、新优地被植物、植物造型、盆景艺术、盆栽植物为重点,集花木生产、交易、研发功能于一体,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7.5公里。目前,已引进兰花产业基地、日香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23个重大在建农业产业化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5亿元,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

(三)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为了促进分散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万春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先后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造的“两股一改”工作。通过依法流转土地,对区域内原有花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土地向有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规模业主集中,培育出了易园、三邑、金兰、卉森、南岳等大型花木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了万春花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万春镇 - 社区建设

建设模式。在建设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招商,对接城市建设标准,基础设施与城区对接,做到了水、电、气等“七通一平”。配套突出了“八个一”标准(“八个一”即:一个完善的社区组织机构,一个社区警务工作室,一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一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一个便民放心店,一个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场所,一个公交站点,一个垃圾集中清运中转站),切实完善农民新区的服务功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安置区建设资金,区上配置300亩土地,将拍卖土地的收入实行封闭运行,用于“天乡路社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分配模式。“天乡路社区”农民新区住房户型分70、105和140M2 三种,房屋使用面积按人均35M2 配置,住房农户按优惠价320元/M2至350元/M2购买住房,商业股权用房按优惠价450元/M2购买。政府并严格按“商住分开”原则,政府组织统一修建商业股权用房,农户按人均8M2的商业用房分配。商业用房实行股权到人,集体管理,委托企业经营,经营收益分配给农户。目前已卫鑫置业有限公司已将天乡路社区3.6万平方米商业股权用房租赁给武夷山金川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从2007年12月起,卫星社区三口之家每年将获得2100余元的商业股权收入。

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服务机构,对城市规划区所在的五里、七里两个建制村撤并后成立了春江路社区,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按照“物业共管、文明共建、环境共享”的原则健全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探索建立了村(社区)企合一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两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的作用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由社区对居民提供教育、宣传、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公共服务,切实提高村民的素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由社区实体组建物业管理队伍,将工作人员送入置信学校进行专业培训,承担小区内物业等相关日常管理工作,前两年的管理费用由政府转移支付,后期管理费用由社区集体支付。
万春镇 - 旅游发展

万春镇充分依托花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国色天乡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餐饮娱乐、房地产等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万春镇抓住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博会的重要机遇,引进成都置信公司打造花文化主题乐园——国色天乡,培育以主题游乐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业,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现代旅游产业链。国色天乡乐园一期于2007年4月14日正式开园,仅2007年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亿元,实现税收2300万元,并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万春观光休闲。总投资30亿元的国色天乡乐园二期已正式动工建设。[1]